亚健康调理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是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是指还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信号,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的人群的身体状态。
对于亚健康状态很多人会忽略,以为拖一拖就会好,也的确有一部分人可以通过纠正他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其实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都有长时间的亚健康症状,而没有引起人足够的重视,最后引发大病。所以更多已经出现生理症状的人群就需要在专业的医生的指导下及早调养,让各器官恢复正常运转。长期带病运转的器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恢复,最后这台器官的“机器”就会失灵罢工,就会迫使人体这台流畅运行的“大型机组”不得不更换零件甚至报废。
(1)生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反复口腔溃疡、睡眠差等。中医古籍《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里的“平”与“秘”均指平衡,以阴阳为纲指出平衡是“精神治”即身心健康的根本。通过中医对阴阳气血的调整,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1)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心理性亚健康应通过心理治疗进行调节,利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通过各种方法,应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解决其心理上的矛盾,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心理治疗的方法主要有疏导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对于不同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2)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社会”一词来自日本语。中国最早翻译英文Sociology的严复,用的是“群学”两字。群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集体,集体还应属于生物现象,为了保证集体生活的正常进行,用社会力量强制个体按模式行为,形成了社会规范。所以社会适应性亚健康对象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回归个体的社会角色,完成人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完善。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发生在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展现了人类灵魂深处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小悦悦事件”等,无一不警示着当前社会的信用危机和道德滑坡,这些现象留待社会学家去研究。